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

1051202倫敦-大英博物館

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,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共博物館,館藏超過800萬件文物,造訪倫敦必遊景點。哈洛德百貨公司(Harrods)1834年由查爾斯亨利哈洛德(Charles Henry Harrod)所創立,是一家專賣高檔商品的百貨公司,現為卡達投資局所經營。

近日一則新聞報導,日本政府要求歸還遭到南韓盜竊文物的組織,從日本長崎縣對馬市觀音寺偷走並帶回南韓的兩尊佛像,其中一尊佛像因無人認領,已於2016年7月歸還日本,但另一尊「觀音菩薩坐像」卻被南韓忠清南道西山的浮石寺主張佛像為該寺所有,指出佛像是14世紀在朝鮮半島製作,1370年被倭寇掠奪到日本,經大田地方法院裁定,這是韓國文物,不必交還日本。
大英博物館
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,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共博物館,源起於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史隆爵士(Hans Sloane,1660-1753),終其一生收藏71,000件物品,希望往生後能夠受到良好的維護,於是為了國家而捐贈給喬治二世國王,其繼承人收到2萬英鎊的回饋。1753年6月7日禮物被接受,國會通過法案成立大英博物館。博物館在國外參與大量的挖掘工作,也透過收購來擴大收藏品,隨著大英帝國在殖民國力的擴張,從世界各地搜括而來的文物,也從早期包括古物、硬幣和獎牌、自然歷史標本和大型圖書館藏品,擴增到現在超過800萬件文物,從早期人類的石器到20世紀印刷品,跨越世界文化的歷史。博物館藏中有些屬於某些國家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文物,也遭到相關國家要求索回。
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
羅塞塔石碑(Rosetta Stone)是西元前196年所製成的花崗閃長岩石碑,上面刻有一段相同內容3種不同語言版本的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(Ptolemy V)詔書的石碑,這塊石碑的重要性在於上面的刻文,將其文字正確解譯後,可以用來讀取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字義,因此被視為破解謎團的起點,所以後來也引伸為解決困難問題的關鍵線索。石碑為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(Pierre-François-Xavier Bouchard)在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(Rosetta)所發現,英法戰爭後流落到英國。
亞述館Assyrian Gallery
亞述帝國(Assyria)為西元前25世紀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興起的國家,亞述帝國在其高峰時期,國土範圍從地中海塞浦路斯延伸到伊朗,從現在的亞美尼亞和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到達阿拉伯半島、埃及和東部利比亞。Ashurnasirpal II國王(883 - 859 BC)時期四處征戰並遷都,好大喜功的他留下大量以其頭部為造型的雕塑。帝國大約於西元前612年覆亡。
捨杜和拉瑪蘇
人面翼獅身雕像是亞述帝國時期,經常出現的神獸,通常以成對的方式出現,雄獸為捨杜(shedu)雌獸稱拉瑪蘇(Lamassu),造型是人頭,搭配公牛或獅子的身體(有蹄的是公牛,獅子有腳趾),並具備鳥的翅膀,有些雕像是4隻腳,也有部分雕像是5條腿,多出的並非鄉民常說的三十公分那一隻,而是長在身體腹部下方,守護在宮殿或出入口的兩側,提供魔法保護。
木乃伊
大英博物館收藏世界上最多的埃及木乃伊展品,這些大多來自大英日不落帝國時期,從埃及掠奪而來的文化遺產,埃及除了搬不走的金字塔外,其他能搬運的大多都移過來了。埃及曾經跟英國索討這些文化遺產,但都未能如願,近年來埃及情勢動盪,埃及博物館文物分別在2011及2013年都曾遭到暴徒搶奪破壞,造成大量珍貴文物失竊或損毀,雖然物歸原主較合理,但這些文物如不能受到良好的保存,還不如留在這裡最好。
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
拉美西斯二世(Ramesses II)為大英博物館最大的埃及雕塑之一,頭像重達7.25公噸,係由一塊雙色的花崗岩上所裁切下來的石材,外部曜黑色,內部灰白色,戴著眼鏡蛇頭飾的造型,雙眼微向下凝視著群眾。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1279年繼承其父親塞多一世(Sethos I)的王位,統治埃及67年。探險及考古學家Giovanni Belzoni於1816年時從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廟(mortuary temple of Ramesses at Thebes,the Ramesseum)所取得。雕像右胸上的洞,據說是18世紀末拿破崙遠征埃及的軍隊,在一次企圖移動雕像失敗所造成的洞。
Erechtheion神廟女像柱caryatid
希臘Pentelic大理石女像柱(caryatid)原本共有六尊,舉起厄瑞克忒翁神廟(Erechtheion)的屋頂,造型為穿著固定在兩側肩膀上的寬鬆外袍,頭髮編成辮子,落在她背後的粗繩子裡,其中一隻斷掉失踪的手上可能拿著一艘奉獻船,形象類似帕德嫩神廟上的女像柱,頭頂戴著像是籃子的建築柱頂,所承受的重量集中在包裹著垂直褶皺裙袍的右腿上,雕像高約2.28公尺,大約在西元前421-406年前完成。
Reconstruction of the Nereid Monument重建海仙女紀念碑陵墓
重建海仙女紀念碑陵墓(Reconstruction of the Nereid Monument),原本位於土耳其穆拉省(Mugla)Fethiye地方,古典時期Lycia的雕刻陵墓,採用希臘神殿頂部的建築形式的條紋裝飾雕刻,大約建於西元前4世紀,作為統治西部Lycia的Xanthian王朝Arbinas的墳墓,一直到拜占庭時代後才成為廢墟。1840年代早期被英國旅行家查爾斯費羅斯(Charles Fellows)重新發現,並運到大英博物館重建。目前看到的部分為重建陵墓的東面,3座雕像為海仙女,其餘的雕刻建築碎片散置在展覽廳內。
摩艾
摩艾(moai)石像位於南太平洋中的復活節島,智利以西外海約3,600到3,700公里處,稱為Hoa Hakananai'a (隱藏或被偷的朋友),由一整塊玄武岩所製成,高2.42公尺,寬96公分,47公分厚,形像跟鳥人的信仰有關。摩艾係由Rapa Nui在西元1100年至1600年間所製作,塑像隨著時間推移工藝愈加精細,最初站在Orongo聖地的一處特製平台上,背對海洋守望著島上,它的眼睛部分原來鑲嵌著紅色的石頭和珊瑚,雕塑塗上紅色和白色的設計,但顏色在1869年被帶到歐洲時船筏上被洗掉了。
Statue of crouching Aphrodite(Lely's Venus)維納斯蹲姿雕像
大理石維納斯蹲姿雕像為1:1真人大小的阿芙蘿黛蒂裸體雕像(拉丁語Aphrodite,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Venus),西元前4世紀由雕塑家Praxiteles所雕塑,置於土耳其西南部Knidos的神殿內,這是古典雕塑最重要的創新,之後希臘雕塑家創造出許多新的裸體維納斯造型,進一步強調膜拜她的性的本質。這個現象反映出女性地位上升,因為以前只有男性裸體雕像。維納斯雕像大部分姿勢都是試圖用手遮住下體,把觀看者的目光引導至性的方面。此處的雕像採蹲姿,頭斜向右邊,彷彿是沐浴時被偷窺者嚇到。這些雕像有時被稱為'Lely's Venus',係以畫家彼得利利爵士(1618-80)所命名,查理一世國王在1649年被處決後,彼得利利爵士從國王的收藏中取得雕像,在彼得利利爵士往生後,又再回到皇家收藏之列。自從2005年之後,雕像長期借給大英博物館展出。
倫敦華埠
倫敦唐人街位於西敏巿蘇活區爵祿街一帶(Gerrard Street W1),最初來到倫敦的華人聚居在東倫敦的Limehouse區域,大部分是來自華南的勞工和水手,二次戰後香港的移民漸增,從事餐飲業佔多數,開始往爵祿街一帶集中,形成華人為主的社區。
哈洛德百貨
哈洛德百貨公司(Harrods)位於倫敦騎士橋(Brompton Road in Knightsbridge),是一家專賣高檔商品的百貨公司,1834年由查爾斯亨利哈洛德(Charles Henry Harrod)所創立,1849年相中倫敦將於1851年在海德公園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的商機,便在現今百貨公司所在地騎士橋買下店鋪經營,之後迅速擴張,並買下周邊商鋪。1883年12月6日大火吞噬店鋪,家族決定重建為大規模的商鋪,1889年哈洛德退休,1959年House of Fraser買下哈洛德,1985年埃及人法耶茲兄弟(Mohamed Al Fayed)以6.15億英鎊買下包括哈洛德在內的House of Fraser,1997年8月30日黛安娜王妃與男友多迪法耶茲(Dodi Fayed,Mohamed Al Fayed之子)車禍身亡,於是在百貨內設立2座紀念碑。2010年法耶茲將哈洛德以15億英鎊出售給卡達投資局(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,QIA)。雖然說哈洛德百貨的貨色齊全,然而同事托購3件Burberry的風衣、童裝及圍巾,最後卻只買到一件風衣,其餘都缺貨,不知是否為耶誕前夕的關係,買氣熱絡,還是存貨管理出了問題,就不得而知了。

沒有留言: